國際上快堆發展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起步,只比熱堆的出現晚四年,而且第一座實現核能發電的是快堆。1942年12月2日,美國科學家費米在芝加哥的一個地下實驗室里,用石墨和碳棒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可控制的核反應堆。1946年美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實驗性快中子反應堆即熱功率25千瓦的克來門?。–lementine)。截至今天,世界上共建成了各種類型的快堆21座。
1964年,蘇聯建立第一個熱中子反應堆。1967年,法國建成名為“狂想曲”的熱功率為4萬千瓦的反應堆。1974年,25萬千瓦的快中子反應堆投入運行。1980年,蘇聯建成電功率60萬千瓦的快中子實驗反應堆,有著相當于秦山核電站的二期工程的發電量。1985年法、德、意三國建成的功率120千瓦的經濟驗證快堆Superhenix-1。同年,印度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建立試驗熱中子反應堆。1994年日本建成的功率31.8萬千瓦的文殊(Monju)原形快堆。
但是半個世紀后,快堆仍然停留在實驗堆的基礎上,還未發展到商用階段。這主要是在技術上,快堆比輕水堆難度要大得多。
在鈉作冷卻劑的快堆中,液態金屬鈉與水(或蒸汽)相遇就會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并可能引起爆炸;鈉與空氣接觸就會燃燒;鈉中含氧量超過一定數量會造成系統內結構等材料的嚴重的腐蝕;堆內的液態鈉由于沸騰所產生的氣泡空腔會引入正的反應性,其結果會使反應堆的功率激增,從容導致反應堆堆芯熔化事故的發生;快堆為提高熱利用率和適應功率密度的提高,燃料元件包殼的最高溫度可達650℃,遠遠超過壓水堆燃料元件約350℃的最高包殼溫度。很高的溫度、很深的燃耗以及數量很大的快中子的強烈轟擊,使快堆內的燃料芯塊及包殼碰到的問題比熱堆復雜得多。
通過四十年來的努力,以及一系列試驗堆、示范堆和商用驗證堆的建造,上述困難已基本克服?,F在快堆技術上已日臻完善,是目前接近成熟的堆型,為大規模商用準備了條件。預計本世紀中期,快堆將逐漸在反應堆中占主導地位??梢哉f,快中子堆對即將到來的核能大發展是最為重要的堆型。
2000年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未來國際上第4代六種核電堆型中,就有3種是快堆,即鈉冷快堆、鉛冷快堆和氣冷快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無論哪種類型的快堆,都具有增殖裂變核燃料和嬗變長壽命核廢物的特點,而這正是核電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前端核燃料供給和后端乏燃料處理問題。實踐證明,快堆是一種安全可靠的堆型。目前是單堆生產,經濟性不好,一旦推廣應用,便有經濟競爭力。
但是20世紀90年代初,由于西方環保組織的大力反對,歐美等國相繼放棄了快堆的發展。由于歐美經濟發展不快,人口幾無增長,德國購得便宜的天然氣,美、英控制了中東石油,法國電力過剩,它們在近一二十年內已很少建新核電站,因此快堆的商用計劃也就推晚了。但是進入21世紀之后,這些國家相繼重開快堆的研究,重點從增殖核燃料轉向了用快堆來焚燒核電站產生的放射性廢物和過剩的钚,使之對環境無害。
缺少能源的國家和積極開發快堆市場的國家對快堆發展和商用計劃并不放松,如中、俄、日、印、韓國等。俄已開始兩座80萬千瓦的快堆電站的建造,一座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座在南烏拉爾。印度于2001年開始建造一座50萬千瓦快堆電站,預計2020年印度將有五座這一規模的快堆運行,日本原子能委員會認定快中子增殖堆和基于钚利用的封閉的核燃料循環是日本供應長期穩定能源的方向,成立了日本核燃料循環研究院,加強快堆技術開發。韓國快堆發展計劃已經開始,技術路線是國際合作,在美國通用電氣的幫助下積極發展功率13萬千瓦的實驗快堆。跳過實驗快堆階段,一步到原型快堆規模的模塊快堆。巴西也已開始組織快堆技術的發展工作??梢灶A見,隨著核電發展與鈾礦資源不足矛盾的加深,國際上將掀起快堆發展的新高峰。預計快堆商用化要到2030~2040年。

2002年8月15日,快中子實驗堆主廠房正式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