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新創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是涵蓋材料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的綜合型研究所。
1主要業務領域
金屬所以高性能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等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學科方向和研究領域包括:納米尺度下超高性能材料的設計與制備、耐苛刻環境超級結構材料、金屬材料失效機理與防護技術、材料制備加工技術、基于計算的材料與工藝設計、新型能源材料與生物材料等。
金屬所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國家經濟建設、面向世界科學發展前沿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A研究方面擁有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和金屬腐蝕與防護實驗室;應用研究方面擁有沈陽先進材料研究發展中心、材料環境腐蝕研究中心;工程化研究方面擁有兩個國家工程中心:高性能均質合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技術能力與主要業績
金屬所近年來承擔并高質量完成了載人航天、大飛機、航空發動機、跨海大橋、高速鐵路、三峽工程等重大工程中的關鍵材料技術攻關任務,解決了裝備制造、航空航天、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醫療、國家安全等戰略性支柱行業的材料技術難題,在納米金屬材料、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碳納米材料等領域涌現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在世界材料領域保持了一席之地。
金屬所已累計取得科技成果獎400余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90余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特別是2010年金屬所名譽所長師昌緒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不僅是中國材料界的光榮,更是中科院金屬所的光榮。
3.未來發展方向及期待合作意圖
未來的金屬研究所將凝聚一批國際材料科學精英人才,擁有先進的儀器裝備和支撐條件,具備規范、高效的管理與運行機制,能夠承擔國家重大工程所需的尖端材料技術研究任務。
期待在鋼鐵材料、高溫合金、鈦合金、納米材料、難熔金屬、金屬陶瓷、防護涂層、核材料及特殊環境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材料的結構、性能與表征、材料輔助設計與計算等材料研究領域;材料冶金、鑄造、鍛造、軋制、焊接等加工制造領域;材料失效分析、材料組織結構分析與表征、性能分析測試領域,核電站運行過程中的水化學監測技術、腐蝕監測技術和全壽期安全性可靠性評定技術等分析測試評價領域等方面與國內外各界合作。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